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0月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罗海鸥来到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课课堂,就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一主题与全院师生展开对话交流。文传学院院长蓝天,副院长温健、张建坤及全体教职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参加学习,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晓兰主持本次党课学习会议。

罗书记参加党课学习
学习会上,罗海鸥书记首先强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他指出,文传学院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要注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罗书记引用《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强调作为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要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他还以校园文化景观营造为例,展示了在岭南学术论坛上给众多名流大咖递阅的校园文化景观画册,指出近年来学校利用景石改造校园,增加文化内涵和底蕴,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
罗书记回顾了文传与设计学院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学院在加强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开展提出了要求和期望。他指出,大学是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高等学府,是精神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和责任高地,广大教师既要增长志气,又要培养元气、鼓舞士气,努力成为优秀教师乃至名师名家。文传与设计学院要以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要求,继往开来,扎实奋斗,努力办成全国开大的文传样板。

罗书记与师生谈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晓兰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篇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汇报了她的学习心得——《用心铸魂育人,不负时代使命》。她认为,铸就文化新辉煌就必须凝心铸魂,必须具有充分文化自信,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必须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陈书记认为,这五个“必须”落实到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中,一要做到传道解惑、诲人不倦,用心教书育人;二要敬畏学习钟南山、李兰娟、陈薇院士等时代楷模,在创新教育教学上勇立潮头、敢做先锋;三要涵养家国情怀,推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与我院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促进师生文化认同。

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晓兰主持党课学习会议
新生辅导员陈媛嫄以演讲的方式,阐述了学习原著对于党员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刻意义。教工党支部书记刘晓亮、副书记李祥震分别从大局意识和中华文化审美两个方面汇报了学习成果。学生党员代表蔡晓旭则分享了自己开学以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校园生活日常,认为校区面积尽管不是很大,但走在校园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校园景观散发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其中。

新生辅导员陈媛嫄作主题演讲

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代表作学习汇报
中华文化在5000年历史的沉淀后仍然历久弥新、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使命担当。文传学院这堂由罗书记带领师生共同参与交流的生动党课,不仅让我们在遨游中华文化海洋中寻到源头活水,也让我们在思想碰撞出的火花中,深刻体会到家国情怀,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全体文传人将秉承执着坚守,以“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终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