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学校在中山校区举办名家论坛,邀请著名学者劳承万教授和著名诗人蓝蓝老师,分别围绕“我的学术人生”和“我的诗歌人生”两大主题,与30多位青年师生代表分享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和学术研究及诗歌创作心得。学校党委书记罗海鸥主持论坛,瞿志印副校长、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杨洪斌教授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论坛。
劳教授他现已87岁高龄,但是仍然精神矍铄、才思敏捷、侃侃而谈。他介绍自己的坎坷人生及奋斗经历,从农村孩子、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乃至退休后,76岁起还被学校返聘多年,为美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竭尽全力,先后出版了《审美中介论》《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和《中国诗学道器论》等,探索出切合中国民族特点的美学学科形态与诗学形态。劳教授指出,若想在学术研究上达到较高境界,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打通学术经络,读中西方经典名著,形成“航线”“高铁轨道”“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的学术思维;二是加强体育锻炼,积攒足够身体本钱。
蓝蓝老师14岁即发表了首部文学作品,至今已有4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她认为“用诗表达情感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所以,她初中即开始阅读《西游记》和巴金的《家》《春》《秋》等文学名著,“故人入我梦,明月长相忆”等经典语句让她为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所折服,激发了她创作诗歌的热情,正如俄罗斯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所说的:“我可以不去做一个诗人,但是谁能够忍受住那被门缝夹着一缕光的尖叫?”蓝蓝老师认为,诗人是复写纸,是语言的工具,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诗歌可以培养和丰富人的敏感性和想象力。
罗书记作论坛总结讲话时引用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劳教授和蓝蓝老师的人生奋斗历程中的勤奋精神表示钦佩与赞赏。他说,劳教授的学术造诣精深,蓝蓝老师的诗歌意蕴丰富,每次阅读这些作品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两场讲座寄托了他们对青年师生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罗书记勉励青年师生好好向前辈学习,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时代机遇,接续奋斗,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本次名家论坛由科研处、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学术品位。
【名家档案】
劳承万:著名美学家,岭南师范学院教授。早年论著有《审美中介论》《诗性智慧》《朱光潜美学论纲》等。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顾问等,入选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88年)。 晚年开始学术转向,从事于学科“知识谱系树”之耕耘与疏理,开创性地探索出切合中国民族特点的美学学科形态与诗学形态,著有《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和《中国诗学道器论》等。研究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等。
蓝蓝:原名胡兰兰,当代著名诗人,14岁即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中英文双语诗集、俄语诗集18部,童话散文随笔集等13部。作品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德等十余种语言。曾获第四届诗歌与国际诗人奖、苏轼诗歌奖等,2014年被古希腊诗人荷马故乡希奥斯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讲座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