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强手如云、竞争激烈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上,学校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刘磊斩获铜牌并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这是学校教师首次参加国家最高规格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奖。
两年来,刘磊一路披荆斩棘,从省赛到国赛,从“广东省技术能手”到“全国技术能手”,一金一铜,刷新了学校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记录。这一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刘磊坚持不懈的匠心追求和辛勤付出。
潜心深钻细研,提升专业技能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小时候看电影《东方巨响》,刘磊被邓稼先、钱学森等众多老一辈科学家用行动诠释的“两弹一星”精神所震撼,从那时起就立下了努力钻研技能、更好为国家效力的志向。一直以来,刘磊坚守梦想,潜心专研、积极创新,充分汲取最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刘磊多次参加省人社厅组织的选手集训,寒暑假里都全身心扑在备赛上。今年6月刚结束3个月的出差学习,又立即投入到为期2个月的封闭集训中,期间只能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对于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刘磊深感愧疚,也让他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对待竞赛,刘磊始终保持着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研究态度,精益求精、举一反三,不断寻求进步。对于任何竞赛问题,他从不止步于表面答案,而是专注于探究其背后原理,不断努力分析尽可能多的出题角度和应对方案。曾经有一次,面对一道关于设备的练习题,刘磊从下班一直钻研到深夜,最终实践出多种解决方案。他不仅详细记录了每种方案的解题时间、适用场景以及相应的答题要点,还单独为每一种解决方案编写了对应的练习代码,整理出的练习笔记也深深震动了教练。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力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治学态度,使刘磊能够无畏于竞技场,不断超越自我。
“我要把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分享给同事和学生,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刘磊说道。

刘磊老师获得国赛铜牌
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技能骄子
天色已晚,灯火渐明。忙碌了一天的刘磊,晚上还步履匆匆地赶回工作室,继续指导学生备赛……这样的日子是刘磊的常态。
相较于自己参加比赛,指导学生参赛更能让刘磊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传道授业的使命感。每一项赛事从报名、筛选队员、备赛、带队参赛到总结,每个环节刘磊都要亲力亲为。
“我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成长。”“刘磊智能工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刘磊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借助工作室开展“传帮带”工作,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收获的喜悦。在刘磊的精心培育下,学生职业技能得到迅速提升,先后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赛一等奖,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很快乐。”回忆起与学生泡在实训室里讨论方案、编写代码、攻克难关的日日夜夜,刘磊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事。“看到学生们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登上领奖台,收到学生甚至毕业生发来的节日短信和寄来的鲜花贺卡,我成就感满满。”刘磊说道。

刘磊老师指导学生实训
秉持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
来校10多年来,刘磊自一直坚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谦逊、执着的态度,以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投入工作,求真务实,主动作为,不断在自身技能与教学能力、课程思政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技能方法,努力培养德技兼修的技术人才。
2019年,学校新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这是全国第一批次在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专业课程参考模板少、备课难度大。刘磊勇于挑战,敢于担当,主动承担2门全新课程的建设。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
作为双师型教师,刘磊利用自己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与经验,灵活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指导成立人工智能俱乐部,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提高实践技能。
曾有一次,为带好毕业班最后一门大实训课,刘磊连续6周坚守中山校区,指导学生开发毕业作品,还帮助完善个人简历,组织模拟面试,并引入2家企业进行网络招聘宣讲,全力协助毕业班学生落实顶岗实习。

刘磊老师讲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还有一大批像刘磊这样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潜心钻研、教书育人,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